2015年,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组织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,强化降压可以给高血压患者带来明显获益。这项研究不仅在专业界引起广泛讨论,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。一些媒体纷纷报道此研究结论,声称“高血压的治疗目标越低越好”、“你以为你的血压达标了?错!你的血压还要降得更低”等等。 从专业角度来讲,这种观点太过绝对,并不完全正确。在公众中传播这一观点,很可能会导致诸多误解,甚至是不良后果。究竟怎么理解血压控制目标呢?真的是血压越低越好吗? 最佳血压值因人而异 血压目标值定为多少最合适,不同的医学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同。事实上,不同高血压患者特点不一样,不同特征人群的最佳血压水平不同,不会有一个适合于所有高血压患者的理想目标值。 例如,病程很短、年龄较轻、没有并发其他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,血压控制在 130 毫米汞柱(毫米汞柱)、甚至 120 毫米汞柱可能是合理的;但对于病程很长、已经发生心脑并发症的高龄患者,其最佳血压水平或许要更高一些。 病情不同,目标血压也应不同。对于降压治疗强度以及血压目标水平,必须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确定,适合所有人的目标血压是不存在的。 降压过低可能有害 血压降得太低,可能使全身器官供血受到影响,出现血液灌注不足。尤其是老年人,血压波动过大、血压降得过低会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的血管逐渐变得僵硬,血流阻力也逐渐增大,因此过低的血压和过大幅度的血压下降会带来较多不良影响,比如疲乏、困顿、体位性低血压、意识模糊等,甚至严重时出现少尿的症状,这些都是脏器血液灌注不足的表现。 不同人群的高血压控制目标 高血压治疗的原则是: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,逐步降压达标。不同人群降压目标参考如下。 * 一般高血压患者,应将血压降至 140/90 毫米汞柱以下,如可耐受可降至 130/80 毫米汞柱以下; *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 150/90 毫米汞柱以下,如果能耐受,还可以进一步降至 140/90 毫米汞柱以下; * 伴有肾脏疾病、糖尿病和稳定性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,治疗需要“个体化”,也就是医生会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制定适合某个患者的具体目标,而不是盲目使用统一的目标。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低于 140/90 毫米汞柱,如可耐受可降至 130/80 毫米汞柱以下。 不同人群的高血压控制目标(毫米汞柱) ▽ 一般高血压患者 --- <140/90,可耐受时,<130/80 ▽ 65 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 --- <150/90,可耐受时,<140/90 ▽ 高血压伴慢性肾病 --- 无蛋白尿<140/90,有蛋白尿时<130/80 ▽ 高血压伴糖尿病 --- <130/80,老年或有冠心病者<140/90 ▽ 高血压伴稳定冠心病 --- <140/90,可耐受时,<130/80 ▽ 高血压伴脑卒中 --- <140/90,可耐受时,<130/80 控制血压的目标值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如果不顾及年龄及患者的具体情况,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或以下,就有可能影响心、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,反而得不偿失。 共同作者: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王丽医生 |
网站声明┃WEBSITE STATED
本站属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,所刊载的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无意中侵犯了你的知识产权,请致函告之,本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。 站长E-mail:qtpg@foxmail.com 详细请点击了解《网站免责声明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