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液透析患者在规律治疗情况明显好转后,即认为只要按时透析就行,没必要做一些化验检查。而实际上,却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,因为透析并不能解决疾病本身带来的所有问题,有些问题必须应用药物去干预,而且应定期调整药方案。 所以,维持性血透患者非常有必要定期进行一些化验检查,一般每个月检查1次,有的项目可以每2-3个月检查1次,血液化验应在透析前取血,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
1. 血常规主要观察血红蛋白,目标值为[110-130)g/L[1]。如果不达标,应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,检查有无缺铁或失血的情况;如果过高,可能会出现血液粘稠度增加,反而增加危险性,所以每月需要化验1次。
2. 肾功能包括尿素氮、肌酐、二氧化碳结合力。尿素氮、肌酐绝对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,需结合患者情况个体化分析。透析前尿素氮、肌酐值并不是越低越好,过低常是营养摄入不足的表现。还要结合透析后的尿素氮、肌酐的下降比率来判断透析是否充分。每月化验1次。
3. 血钙和血磷钙和磷的化验非常重要,钙磷絮乱会引起很多不良后果。高血钙的患者应使用低钙透析液;高血磷患者应采用低磷饮食,并服用磷结合剂。应每月检测1次。
4. iPTH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PTH水平应维持在150-300pg/ml。常规口服活性维生素D治疗的患者可3个月化验1次PTH;但是活性维生素D冲击治疗的患者需要每月化验1次,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。
5. 血清蛋白是营养的一个指标,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,一般3个月应检查1次。
6. 血脂、血糖心血管合并症是威胁透析病人生命的重要因素,应重视透析病人的高血脂,积极加以防治,常规1-3个月应检查1次,正在降脂治疗的病人,应每月监测。血糖检查常规1-3个月应检查1次。 
7. C反应蛋白(CRP)许多基层医生对这项化验的意义不是很了解。CRP是一种炎性蛋白,可反映体内的慢性炎症状态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以及病人的预后相关,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。
8. 铁蛋白、转铁蛋白饱和度开始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,应评估铁储备和利用,若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好,血红蛋白达到目标值,不必常规化验,一旦出现血红蛋白下降,应及时化验铁蛋白、转铁蛋白饱和度。常规应3个月检查1次。
9. 肝功能检查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、常服用很多药物,会影响肝脏功能,常规应个1月检查1次。
10. 病毒学检查常规透析患者至少1年化验1次,对一些高危患者比如近期输过血或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应3个月到半年检查1次。检测传染病项目血透不满6个月需要1-3个月化验1次。超过6个月以上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应每6个月检测1次。 |